华盛顿大学医学院(UW Medicine)主导的一项研究发现,女性阴道内关键免疫信号分子的水平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发生“明显且持续的”波动。这项研究已发表在《BMC Medicine》期刊上,其成果有望帮助科学家深入理解免疫系统在生育过程中的作用,并为疫苗研发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免疫系统在月经周期中的节律性变化
研究团队对32项相关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meta-analysis),识别出了免疫细胞之间传递的53种不同信号分子。研究发现,阴道免疫系统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呈现出特定的起伏,这一现象可能对女性健康、生育以及疫苗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
“人体细胞会通过细胞因子(cytokines)进行沟通,这些分子可以向免疫细胞传递信息,比如‘这里有感染’或‘一切正常’,”该研究的首席作者、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妇产科研究科学家肖恩·休斯(Sean Hughes)解释道。
研究表明,在排卵前(滤泡期),细胞因子会更频繁地召唤巨噬细胞进入阴道区域,而在排卵后(黄体期),这一趋势则有所减少。黄体期正是受精卵可能着床的阶段,因此这一免疫变化可能是为了降低免疫系统的攻击力,从而提高胚胎植入的成功率。
影响疫苗研发和生殖医学的关键发现
“我们观察到,许多细胞因子在黄体期的水平下降,这与此前‘免疫力在黄体期减弱’的研究结论相符。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让受精卵更容易着床,”研究作者写道。“与此同时,我们发现抗菌因子(如β-防御素)在黄体期反而有所增加,以弥补免疫活性的下降。”
这一发现不仅深化了对女性免疫系统的理解,也意味着未来在测试疫苗或其他干预措施时,研究人员应考虑受试者的月经周期阶段。
“科学家需要优化研究设计,确保所有受试者都在相同的月经周期阶段接受检测,以获得更准确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华盛顿大学妇产科研究教授弗洛里安·赫拉迪克(Dr. Florian Hladik)强调。
为未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
休斯指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参考点,详细记录了月经周期中53种细胞因子的变化模式。然而,研究者仍需进一步探究这些变化的具体成因,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性传播疾病和妊娠。
“我们现在掌握了关于53种细胞因子的‘是什么’的信息,但接下来的关键是弄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女性健康。”休斯表示。
总体来看,滤泡期与黄体期的免疫差异可能意味着,在不同的周期阶段接种疫苗或进行其他医学干预,效果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这一研究不仅为未来的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生殖医学和妇科疾病的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