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3年3月21日发布在《BMJ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长期研究,使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受孕的儿童并未显示出比自然受孕的同龄人更高的孕期并发症或出生结局风险。这一发现对越来越多使用不孕不育治疗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好消息。
研究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逐渐增多,全球已有超过1000万婴儿诞生于这一技术的帮助之下。然而,虽然有研究指出使用此技术的孕期存在某些风险,但是否这些风险源自于治疗本身,还是由于生育能力的下降仍然不明确。此外,使用此技术受孕的个体在日后成为父母时,是否会面临相同的风险,也尚无定论。
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从1984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超过100万名挪威居民的生育史出发,结合挪威医疗出生登记数据,深入分析了这些人在母婴健康方面的主要指标。研究涉及的关键因素包括:平均出生体重、妊娠期、胎盘重量、先天性缺陷风险、新生儿评分(Apgar评分)、是否需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剖腹产率、高血压及妊娠高血压、早产及胎儿性别等。
研究结果
通过分析1984年至2002年间在挪威出生的1,092,151名个体,研究人员发现,其中180,652人曾至少一次登记为母亲,137,530人曾至少一次登记为父亲。在这些人中,共有399名男性(占8%)和553名女性(占12%)是在辅助生殖技术下出生的。
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个体在某些健康指标上有所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个体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并未显著增加所研究的并发症的风险。具体而言,只有在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的风险方面,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女性表现出了86%的相对风险增高,但这组样本的实际人数较少。
此外,研究还发现,使用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群体在生育男孩的概率上较自然受孕者低了21%。另有数据显示,这些人群在研究期间的怀孕登记率较低(减少了9%至12%),但这一点可能更多地与社会因素有关,而非生理因素。
研究的局限性与启示
研究人员指出,本次研究有一些局限性,主要包括受试者中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的怀孕数量较少,且缺乏有关社会人口学因素的详细数据。此外,由于所有参与者都出生于挪威,这些结果在更为多元化的种族背景中可能无法广泛适用。
然而,研究人员依然明确表示:“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人群,在成为父母时,并未显示出更高的产科或围产期并发症风险。”他们进一步指出,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男女,与自然受孕者相比,怀孕的次数较少,这很可能与社会因素有关,而非生育能力本身的缺陷。
结论与未来展望
研究者强调,虽然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研究期较短,但初步结果为越来越多进入生育年龄的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提供了积极信号,表明这一群体的孕期健康状况并不逊色于自然受孕者。未来,研究人员建议开展更大规模的研究,特别是在评估高龄父母的孕期结局和怀孕所需时间方面,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
总体来看,这项研究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特别是那些由辅助生殖技术诞生的人群,提供了信心:他们的生育能力和孕期健康不会比自然受孕者差。
没有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