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生育率持续下降

《科学报告》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使用了 202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他们采用储备生存法来了解总和生育率的时间趋势,并调查了2000年至2020年总和生育率的区域变化和城乡差异。

研究:2000-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趋势和城乡/地区差异的重新评估:对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图片来源:fizkes/Shutterstock.com研究: 2000-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趋势和城乡/地区差异的重新评估:对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图片来源:fizkes/luckyba.com

背景

总和生育率的定义是,如果一名妇女活到育龄期结束,并且生育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与年龄相关的变化,那么她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

它表明终生生育率与人口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总和生育率下降通常被认为是生育意愿下降的结果,对社会发展和人口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其生育水平下降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人口统计学家认为,官方统计数据低估了与生育率较低相关的问题。

人们认为,总和生育率的低估是由于从农村地区向城市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数据收集困难,以及因不遵守计划生育措施而受到的减薪等处罚。

关于该研究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调查了2000年至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的时间趋势,并将其与政府报告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比较。

他们还研究了农村和城市地区总生育率的区域差异和差异,以了解生育率的异质性。

在执行了多年严格的一孩政策后,中国于2013年开始有选择地允许夫妇生育两个孩子。随后,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2021年又通过了三胎政策。

然而,由于中国城乡和地理区域之间社会经济和社会人口状况存在显着差异,总和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存在差异。

独生子女政策本身的实施情况在全国各地差异很大。城市居民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农村居民若第一胎是女性则可生育第二胎。

此外,西北和西南几个省份的农村居民没有被要求遵守一孩政策,导致全国生育水平存在显着差异。

除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外,本研究还利用了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至2019年期间开展的中期抽样调查和人口普查的信息。

总和生育率根据单年分龄生育率计算,采用储备生存法估算历年总和生育率。

还计算了中国标准地理分类定义的七个地区的总和生育率。

结果

结果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的总和和生育率始终高于政府统计数据,且2020年之前的总和和生育率报告与估算存在显着差异。

此外,虽然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通过后,总和生育率大幅上升,但此后却出现间歇性下降,呈现出波浪状的时间趋势。

城乡差异显着,城市妇女总和生育率有年份低于1.5,而农村妇女总和生育率在1.8以上。

然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生育率差异正在稳步缩小。

对七个地理区域的区域差异分析表明,2010年至2020年,各地区总和生育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中部、东部、北部和西北地区总和生育率下降超过25%。

结论

总体而言,研究发现,过去二十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并不像政府统计的那么低。然而,该国仍然面临所有地区和社会人口领域低生育水平的风险。

研究人员认为,仅仅放宽计划生育政策是不够的,政府需要实施支持夫妇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社会政策。

期刊参考:
  • 李 L.、金 G.、赖 X.、静 R. 和朱 H. (2024)。 2000-202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趋势及城乡/地区差异再评估: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科学报告,14(1),8601。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